開題報告是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預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旨在監督和保證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下面學術堂以共享經濟模式的法律問題研究為例,來研究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格式規范,歡迎各位查看。
課題名稱:共享經濟模式的法律問題研究
1、選題意義和背景。
中國是人口大國,很多城市人口密度極大,對資源的需求巨大,而為滿足需求,我國很多產業過度生產,結果造成產能過剩和大量的資源閑置浪費,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為此國家近些年來提出產業升級改造戰略,而共享經濟的崛起正適合中國的國情和需要。另一方面,隨著第二屆全球互聯網大會在中國的成功召開,我們看到中國儼然己經成為國際舞臺上的互聯網大國,這為中國發展共享經濟提供了關鍵和堅實的平臺技術基礎。除此之外,我國“互聯網+”及“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政策的提出,以及政府鼓勵支持小微企業及創客們的各種舉措,也都為共享經濟的發展壯大起了重要的推勢作用。綜上,中國發展共享經濟具有必要性和非常大的優勢,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也是必然的。然而必然并不代表著一帆風順,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事物的出現,因其獨特而創新的商業經營模式,對現實中的傳統行業造成巨大沖擊,故而受到排擠、甚至被斥為不正當競爭;同時,由于面對此種新形式時法律的滯后、制度的缺位,也為政府的監管和法院的裁判帶來諸多困惑;另外,又因為共享經濟模式下內部主體的法律定性不清、權責界定不明,所以共享經濟模式下存在很多的法律風險,而對于這些風險的監管、防控以及規制也都是一道道法律難題。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共享經濟的概念最早是1978年由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斯潘思于提出的。2010年,共享經濟模式在英國學者雷切爾·布茨曼的專著《我的就是你的:合作消費的崛起》中,也被稱為“合作消費”或“協同消費”.書中,她把“合作消費”分成三種模式:第一種,基于共享和租賃的產品服務,實際上是在同一所有者掌控下的特定資源在不同需求者間實現使用權移轉,比如租車網、房屋短租網;第二種,基于資產和技能共享的合作生活方式,實質上是時間、知識和技能等無形資產的分享。比如Liquid Space(流動空間)復制Airbnb模式,為在外出差者在當地尋找和共享最佳辦公空間,并通過基于地點的移動應用將信息呈現給用戶,這些地點包括辦公區、商業中心等許多有WiFi但使用率不高的地方,從而成本低、浪費少地共享工作間和機器設備,此外,這種形式還包括一方利用閑暇時間為另一方提供服務等形式;第三種,基于二手轉讓的產品再流通,本質上是同一物品在不同需求者間依次實現所有權移轉。概括地來說,共享經濟模式是依靠第三方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實現分散的個體之間閑置資源(物品、服務、或資金等)的使用權暫時性移轉,進而物盡其用、資源共享的一種020網絡運營模式。共享經濟模式允許人們分享資源,而不影響他們自身的生活,其邏輯是“我們需要的并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實用價值和切身體驗”.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每個人都可以同時成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擁有創造收入的能力。
3、參考文獻。
【中文著作】
1.張文顯主編:《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郭明瑞主編:《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徐衛東主編:《商法基本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九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十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十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8.王澤鑒:《民法總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9.費孝通:《鄉土中國》,中華書局出版2013年版。
10.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1.蘇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